二十大报告中,“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等关键词都与纺织行业息息相关。报告传递出了哪些发展信号?在绍兴,中,从纺织业专家到普通经营户,热议不断。
10月18日、19日,的青年科研人员、商户代表先后与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和二十大代表、浙江金鹰共创纺织有限公司织造分厂织布车间班组长王笔仙连线互动,探讨以及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
青年科研人员连线陈文兴代表,探讨纺织行业创新发展。
创新 为了更大的竞争力
10月18日,在位于跨境电商产业园内的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里,十余名青年科研人员围坐在一起,与远在北京的陈文兴代表连线,大家共同学习报告精神,畅谈所思所感。
作为纺织领域专家,今年7月,陈文兴代表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此次参会,他在二十大报告中看到不少与纺织业相关的内容,内心难掩激动。趁着会议间隙,他迫切地想与身在的这些青年后辈们分享。
“结合二十大报告,我认为,纺织业要发展,一定要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陈文兴代表说,科技创新将重新定义纺织行业的价值形态、市场空间和场景边界,“创新”二字,在未来应成为大家工作的准则。
听到这里,中心副主任戚栋明频频点头,颇为赞同。他说,中心在今年7月12日正式落户,成为“一份子”。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团队的收获不小。“依托深厚的纺织业基础和底蕴,我们联合纺织及相关领域的高校院所、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资源,正尝试突破一个个纺织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为纺织企业赋能。”
团队中负责未来纺织技术项目的青年代表钱狄青也颇有感触,这段时间,他与团队成员正忙于打磨技术,把3D技术手段融入服装设计、制作、展示各环节。“相信不久以后,大家会接受一种‘线上’看样、设计、试穿的新模式,通过技术的不断完善,用户的体验感也将不断优化。一个产业想要不落伍,就永远需要‘创新’这把钥匙。”
包括钱狄青在内,当前该中心团队初期的100多名成员,正在纤维材料先进制备、高端纺织与生态染整、纺织智能制造与先进复合材料、未来纺织技术等领域全力钻研,他们的研究成果,未来将为本地纺织企业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尝新 为了更广阔的市场
王笔仙代表对于纺织产业有着很深的感情。19日,王笔仙代表通过微信发来了感想,与的商户代表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交流。
她说,二十大报告中,既有对新兴产业的期望,也有对传统产业的要求。回望过去几年,纺织产业在抗疫情、稳就业、促发展、保民生中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它的发展将更为引人关注。
“面向市场,纺织产业的未来需要依靠互联网技术。”王笔仙代表说。对此,绍兴米顺纺织负责人赵金凤十分赞同。在经营面料生意近28年,她亲历了纺织品销售的几次起伏,几年前开始在电商上下功夫。“去年,公司近半的销售量依靠电商平台来实现。”她说,未来,公司将继续拓宽销售渠道、更新销售思路,探索发展路径。
“报告中提到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我们传统纺织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王笔仙代表还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对此,浙江大树科技纺织有限公司经理卢舜超说,这也是年轻一代纺织人的目标,“这几年,我们积极开发绿色、环保产品,打开了市场,获得了客户的认可。未来,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为‘绿色纺织’做贡献。”
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理念上,传统产业都正在注入新活力。商户们纷纷表示,聆听报告后,他们对纺织业的明天更加充满期待。
常新 为了更好的明天
30年来,一直在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从一条自发形成的“水上布街”,到享誉全球的,再到建设中的“国际纺都”,一条传统向时尚、单一向多元、低端向高端的专业市场转型之路,正越走越宽。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党工委副书记、建管委副主任钱苗娣看来,“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既是目标也是动力。
当前,已成为全球规模大、经营品种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市场群总建筑面积达390万平方米,经营户超3.2万户,市场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如今,已与全国近一半的纺织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此成交。2021年,“线上+线下”成交额达到3040.56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类专业市场首位。
“根据二十大报告精神,接下来,我们将不断优化硬件和软件配套,致力打造更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打造一个更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对于的未来,钱苗娣充满信心。
《足迹》故事
位于绍兴市区的,是全球规模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产品远销192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通过打造高端纺织品牌、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延伸纺织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强市场软实力和创新能力。
历经30年发展,如今的迸发着充沛活力。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市场群成交额从1381.85亿元上升至2163亿元,年均增长9.4%。
报告说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免责声明: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 上一篇: 陕西安康:留抵退税助力蚕茧业“破茧成蝶”
- 下一篇: 江苏省蚕桑产业强镇公布,南通一地、盐城三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