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早的英国,还是到美国,再到后来的日本,直至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世界工厂的地位确实是在不断转移过程中,但是每个过程都经历了很长时间。不能简单地看到了劳动力成本等一些要素被替代,就说中国的地位将被超越。可以说,一直到现在,中国世界工厂的内涵还在不断发展、提升过程中。
产业转移,首先是时间过程很长,这一点必须看到。其次,现阶段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背景发生的巨大变化,如果说中国要确立劳动力世界工厂地位,那要比英美日当年困难得多;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现在除了劳动力的转移还受限制以外,其他的一切要素都处于一种自由的流动状态。第三,因为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产业环境发生了变化,中国已经不是简单地成为一个加工厂的过程,我们在不断地向产业两端升级,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中国还会承担世界加工厂的任务,但是我们已经向两端延伸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制造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又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任务、新的功能和新的内涵。
并且,还有一点必须记住,中国的产业转移,既是在承接的过程当中,又是在很合理地进行布局。我们的转移不是被迫的转移,而是中国企业一种合理的、积极的行为,既看到了劳动力要素问题,又看到了一些市场的问题。因为有些产品它就是贴近东南亚、印度市场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在“中国制造”这个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在发挥我们传统的比较优势同时,更加要发挥我们的创造优势、竞争优势。
中国是个大国,这一点在很长的时间内还是个优势。但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德国、意大利等这些国家。在整个金融危机过程中,德国虽然也受到了影响,但是在欧美国家当中它为什么能相对稳定?这和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和相当多的份额上保留了制造这个环节有非常大的关系。德国的设计很精细,制造很完整,渠道也很畅通,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特别是作为一个大国,不可能仅仅承担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中国要稳住自己的制造,积极地向两端转移。
短时间内,越南、印度等国在制造水平上和中国还会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的制造已经不是简单的加工,一定要记住“madein”这个概念不是加工的概念。我们早期是“中国制造”等于“中国加工”,现在的“中国制造”已经包括了营销、设计和一些高端的内容。如果说他们要赶上中国,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里面有一个“优势差”的问题。不是简单地说“谁被谁赶上,谁被谁转移”的问题,核心是提升我们自己的竞争力。
我们要进行两个布局,一个调整国内的产业布局,另一个就是中国人要学会全球布局。比如说,我们已经有些企业走出去了,它可以在越南、柬埔寨设立工厂进行加工;但是同样,我们也可以去法国、意大利收购那里的品牌,在那里建立我们自己的设计、营销中心。中国是一个大国,以我们自己的市场和内需稳住我们的产业,并且要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营造我们的产业链。
所以我一直讲,我们的产业发展也应该有“三步走”的战略。先是融入全球,进而提升自己,后确立资源配置地位。可以这样做个比喻,你先要参加运动会去比赛;然后要出好成绩,进入决赛;后取得前三甲,成为第一梯队。
我们的“链化经济”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全球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角度去看待。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577.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Memory-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36-562.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DE-24-Memory-Fabric.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免责声明: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 上一篇: 今秋纺博会,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
- 下一篇: 石狮服装反季节销售反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