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织工业“十二五”产业结构框架,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的脑海里一直有一个版图:高性能纤维运用(主指经编)和色织、色纺各占1/4,现有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占1/2。这种构想当然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近两年来,经编行业如火如荼地发展以及未来产业用领域对高性能纤维的巨大需求,令这个产业承载了众多的期望;而色织与色纺由于绿色环保及与时尚之间的紧密联系,作为新生力量其后来居上的端倪逐渐显现;作为针织行业的主体,现有的传统针织企业用科技改造提升自己的欲望也日益强烈。在行业的一些重要会议上,杨世滨都会陈述这个构想,一方面是给行业一个参考,同时也是给企业一个鞭策。
用什么支撑未来
除了这个结构框架外,作为进一步细化,杨世滨还提出了行业的总体目标。无论是框架还是目标,其灵魂都是“科技”与“品牌”。
目标中的第一条就是“纤维加工总量不低于全行业的1/3”。熟悉行业的人不难看出这个目标的保守性,因为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它就已成为现实。“十一五”期间,针织品纤维耗用量合计1200万吨,而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纤维加工量共3700万吨,俨然逼近1/3。不过按照杨世滨一贯的思路及行业倡导的方向,单纯的量的扩张并不是“十二五”所期望的,但未来5年针织行业在全行业中所占的比例继续提高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思维延伸下来,就是对附加值的期望。“针织服装(以金额来计)在服装中所占比例达60%以上”,这是杨世滨提出的第二个总体目标。结合“十一五”行业所交的答卷,这个目标也比较务实。“十一五”期间,针织服装占服装的比重达55%,无论从产量还是从出口金额来看,5年间,针织服装都呈跳跃式发展。2005年占比51%,2006年52%,2007年53%,2008年55%,2009年57%,2010年 58%,这是针织产量留下的印迹。而出口金额方面,针织的进步也让梭织望尘莫及:2005年45%,2006年50%,2007年跃升至56%,2008 年有所回落为53%,2009年继续回落至52%,2010恢复增长至54%。当下与“十二五”目标的小小差距,对于快速前进的针织行业来说不难跨越。
“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达2%;劳动生产率翻一番,从之前的30万元/人·年提高到60万元/人·年。”初看之下,这是一个较大的飞跃。但联系到针织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2005年仅为16.96万元/人,2010年8月就提升到了31.63万元/人,按照这个增长率来考量“十二五”的目标,可以发现杨世滨提出这个目标是有底气的。此外,科技贡献率在行业的“十一五”期间成就非常突出。据杨世滨介绍,“十一五”以来,行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每年增加1000余件。与2005年相比较,2008年全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94%;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更是翻了一番。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2%,在一些先进型企业中,或许已不难找到案例,但难就难在“平均达2%”。
除了以上这些,关于“十二五”我们还有哪些期待?在杨世滨的字典里还有“市场”、“品牌”、“人才”,“十二五”目标中,他将这些语汇进行了量化:“培育立体市场网络及百家知名品牌企业”、“科技人才比例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品牌的魅力开始显现,约占全行业企业总数8%的4000户企业创造了全行业1/3的利润总额,利润率超过15%;占行业总数1/3的骨干型企业创造了行业99%的利润(2009年甚至超过99%),其他2/3的企业在行业利润中所占比例仅为1%。即便不为“追名”,单为“逐利”,想必“十二五”争创品牌的热度也会提升。
未来要面对那些课题
展望“十二五”,甚至未来10年,有两个关键词不能不提:国内市场及结构调整。
中国GDP的一路超越,一次又一次震惊世界,中国作为一个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谁都无法忽视。因此,我们的耳畔现在总是充斥着这样的声音:“丢掉了中国市场,等于丢掉了整个世界。”也正因为如此,行业专家们在看到未来中国市场的机遇的同时,也预见到未来这个市场竞争的酷烈。杨世滨说:“中国内需市场将是未来10年全球增长快的市场。”同时,他又追述:“中国内需市场也将是全球商家争夺的市场。”在这场争夺战中,中国针织企业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或许已成为一些企业家们思考的问题。
结构调整在“十一五”期间就是一个主旋律了,如果说这个时期还只是行业或政府的一个倡导的话,那么到“十二五”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了。杨世滨列出了一些宏观因素:“世界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期,预示着出口导向必须转向内需扩大;剩余劳动力不再充裕,意味着低成本制造不再具有持续竞争优势;人口红利趋于消失,意味着投资驱动经济增长能力减弱;节能减排成为世界性趋势,意味着资源消耗性经济难以维持。”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由此可见,结构调整不得不为。结构调整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成长的主基调。”
除了这两个关键词,在2010年11月召开的针织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上,杨世滨还号召业界关注未来的4个趋势:“包容性增长”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市场营销网络化、行业发展时尚化。后3个趋势不难理解,唯独“包容性增长”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据他解释,所谓的“包容性增长”,其核心是“公平与合理”,即共享公平的发展机会与机遇,共享合理的发展成果。简单说来,就是人人都能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参与发展,发展的成果大家共享。在杨世滨看来,目前纺织行业从业人员达2200万人,涉农人口超过1个亿。大力发展纺织行业,从国家层面来讲,就是包容性增长的具体体现。“但在区域间、区域内、行业内、企业内实现包容性增长,仍是我们长期需要面对的课题。”
扩展阅读:https://www.tpu-ptfe.com/post/7737.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267.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tpu-ptfe.com/post/9320.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19-32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免责声明: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 上一篇: 印尼纺织成衣出口成世界第四供应国
- 下一篇: 石狮纺服业更上一层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