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牢度结果分两部分:一个是沾色,一个是变色。
沾色是看标准贴衬布上面沾了多少样品的颜色,或者说是贴衬布变了多少色。
变色是样品本身变化了多少颜色。而贴衬及评级方式的不同,结果亦会有所不同。
在正确使用GB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的同时,在头脑中一定要保留标准贴衬织物未经沾色时本身固有的色泽特征。
例如,涤纶贴衬本就比较亮白,光泽性好。粘胶贴衬偏红、稍暗。棉布贴衬不如涤纶贴衬亮白,无明显光泽。羊毛贴衬偏黄、光泽稍差等。这样更有利于清晰准确的判断试验后贴衬织物的沾色程度。但是要注意同一种贴衬织物由于批次不同色泽可能会略有不同。如没能注意以上问题可能会养成不良的评级目光,导致评定结果误差。
1、灰色样卡的使用。
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均为五级九档。没有小于半级的规定,观察样品时一般多采用光源的照明与样品的表面约成45度,观察方向接近垂直于样品表面。
2、灰卡的清洁程度和实际状态对评定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灰卡的清洁程度和实际状态对于获得准确、稳定一致的试验结果非常重要。试验员在使用灰卡时切忌接触样卡中的九对灰色/白色的小卡片,如发现小卡片上起毛、划痕、破损、或沾上水渍、污渍、油渍、色渍、汗渍时应停止使用。当样卡发生扭曲、歪曲、不平整时,也应停止使用。另外,灰卡在储存或使用中会发生变化,各级各档的色度数据会偏离标准范围,应注意定期的检定和更换。否则会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评定顺序对评级结果的影响。
色牢度检验员每天要评定多种颜色的大批量样品,由于不同的色光刺激而使评级产生偏差。建议培养科学用眼、科学评级的工作习惯,根据样品颜色选择一定的评级顺序。如在评级过程中有深色、浅色、橘色、红色时,可先评浅色,后评深色,再评橘色,后评红色。以免眼睛受到色光的刺激使评级产生误差。同时当一批评级之后好将评定为同等级数的各对原样和试样再次进行比较,复评一次。这对评级是否一致可作出良好的判断。任何评级上的差错在这个时候都会明显的对比出来。
4、贴衬方式对评定结果的影响。
(1)所有的织物和纱线应该钉在原始记录纸上,用透明胶带覆盖在卡片背面钉子的梢端,以起保护作用。
(2)有些地方使用双面胶进行粘贴,但织物在粘贴时使用双面胶可能导致织物褪色。
(3)裁剪:将测样的边修剪整齐,留下足够大的一片进行评级。把试样单层钉在卡片上,确保钉子与测样短边平行并且尽可能的贴近边缘。剪一块同样尺寸的未测织物与测样相邻钉在卡片上,两者之间不要有重叠,也不要有缝隙,进行评级。
评级时,确保以下情况:
a)确保测样和未测样织纹在同一方向(一些经编针织物可能织纹不是很明显)。
b)对于多色织物不同的颜色要尽可能贴近。例如:条纹织物,条纹和颜色序列要在同一方向。
c)线、缝纫线:测样和未测样皆卷成一小束并钉在卡片上。
d)测样和原样相邻。
e)多纤布:将多纤布的边修剪整齐,留下尽可能大的一片邻近相关的测试样钉在卡片上。确保沾色严重的一面朝上,订书钉平行于短边钉在边缘上。
f)磨擦色牢度测试用的棉布:将测试过的棉布边缘修剪整齐,因为沾色评级是和周边棉布对比进行的,故贴衬面积应尽可能的大。为避免测样褶皱而得出较差的结果,须将棉布两边对钉钉附在白卡上,使布有轻微的张力。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391.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DE-23-Memory-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NYLON-SATIN-COATED-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900D-Dobby-Polyester-OXFORD-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400D-Polyester-coating-Oxford-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6-685.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376.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brandfabric.net/dobby-pongee-breathable-fabric/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82-935.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1360D-Polyester-DOBBY-OXFORD-Fabric.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免责声明: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 上一篇: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
- 下一篇: 可穿戴消防装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