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面料知识 第163页
-
置顶纳米膜复合面料和纳米纤维复合面料助力智能堆肥发酵技术系统
纳米膜智能堆肥发酵技术系统可根据项目县的总粪污量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规划粪污处理中心,分散式布置,集中处理,进行共享利用,减少运输成本,解决环保臭味问题。 中文名:纳米膜智能堆肥技术特 点:防水、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无臭味溢出等技术特点纳米膜智能堆肥不需要建设厂房、搭棚,只需进行场地硬化,可兼容当前主流的槽式和条垛式堆肥已有基建,设备使用寿命长达8-10年;环保无臭。纳米膜是高分子选择性透气膜,具有防水、透湿、杀菌、除臭等功能,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无臭味溢出,不用搭载臭气收集及处理设备;...
-
竹木纤维成为家纺原料顶梁柱
木、竹纤维被誉为“21世纪绿色纺织原料”。在如今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全球纺织业向绿色化转变的大趋势下,木、竹纤维成功跃升为全球家纺原料市场的第三大供给方,成为上千亿元人民币规模的新兴产业。 我国是全球木、竹纤维生产和消费大国,抓紧制定战略规划,抢占国际制高点,打造木、竹纤维大产业,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全球纺织行业向绿色化、环保化转变,木、竹纤维快速发展,一举超过羊毛,成为继合成纤维、棉花之后,全球家纺...
-
既能充电又能防病的纳米纤维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近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纺织纳米技术实验室制造出一种可以杀菌、导电、预防瘴气、吸附有害气体且可以把晶体管织入衬衫和礼服中的新型织物。 “在纳米世界,我们可以在原子水平控制纤维素基材料。”实验室负责人、康奈尔大学纤维科学系副教授艾斯特罗扎如是说。如今,团队已经把棉纤维制成电子元件,例如晶体管和热敏电阻,所以与把电子元件加入到纤维中不同,研究人员直接将纤维制成了电子元件。 “这个课题使用碳纤维制作晶体管和其他组件,为电子产品与纺织物的无缝连接带...
-
全球首款综合智能服装
近几年的可穿戴设备的火爆也加快了智能服装领域的研发速度,你可以不戴手表出门但是你不得不穿衣服出门,智能服装必将是未来服装发展趋势。 近日一家服装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真正意义的智能服装,和以往我们所了解的几款所谓智能服装不同的是外表看起来和普通服装并没有什么不同,不管外观还是舒适度都没有受到任何破坏影响,而且所支持的功能非常的创新和实用。 5大功能一键操作! 该智能服装支持:蓝牙电话、音乐播放、无线拍摄、物品防丢失、智能保暖恒温5大功能,完美解决了人们对手机使用不便和服装薄而不暖等诸多实用性...
-
2030年家纺品即将自动化
未来我们的居住环境将会怎样?科学家预言,到2030年,自动加热床和自动清洁衣服将令卧室更舒适;3D打印机、水培营养站、干冰洗衣机和交互式烹饪平台将令厨房更神奇;电脑屏将以柔性浴帘和智能窗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科学家预言,2017年将出现自洁式面料、真正防水的材质,以及根据气候进行温控的面料。到2020年,“智能窗户”将现身卧室,身兼窗户与屏幕二职;浴室中的浴帘将摇身一变为柔性屏幕,用户可以在利用循环水淋浴时观看社交媒体节目;还有魔法穿衣镜,既可用作一体机电脑屏幕,又具备现...
-
碳六(C6)防水防油剂的优势
说起碳六(C6)防水防油剂的优势,在这里,我们主要以碳八(C8)防水防油剂以及无氟防水剂分别做一下对比。 首先是碳六(C6)防水防油剂与碳八(C8)防水防油剂的比较:相信大家都知道,自从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知名运动品牌服装“有毒门”事件爆出后,纺织行业在各原料环保安全把控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所谓的“有毒”即指服装里检测出了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氟化物,如PFOA、PFOS、APEO等,而这些有害的氟化物就是来自我们所熟悉的氟系防水防油剂。自2015年4月...
-
水性防水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水性防水剂使用时需用水进行稀释,可在产生表面防水并减少水分吸收,具有可渗透、可吸收,且能够保持基底的自然外表的特性。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水性的使用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使用前,要进行小块样品浓度试验,以确定该浓度是否适合您的具体用途。 2、本产品腐蚀性极强,严禁与皮肤直接接触,如果不慎接触后,请立即用水冲洗。如果接触眼睛,立即用水清洗15min并及时就医。本品还会损害或杀死植物、玷污或腐蚀玻璃、塑料、铝材和大多数金属,喷涂时须特别小心,应避免附近植物或物品上。用于家装存放时,要避免儿童接触。但...
-
且看纳米材料如何做到精确治疗肿瘤
且看纳米材料如何做到精确治疗肿瘤:肿瘤治疗首先要对其准确诊断。但目前肿瘤诊断常用的成像技术对肿瘤的边界不能精确定位,影响了治疗。记者从中科院获悉,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出能够同时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多功能纳米材料,既能对肿瘤精准定位,也能对肿瘤做光热治疗。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先进材料》上。 这种新型纳米材料是由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张智军团队、苏州大学教授陈华兵团队、厦门大学教授任斌团队等合作研发的。纳米材料通过尾静脉注射方式进入实验小鼠体内后,能够对肿瘤部位进行磁共振/光声/表面增...